卧室成了制作坊
记者在傅应康家中看到,琴轴……记者看到 ,咯吱……”在沙坪坝紫荆花园小区,他当时便将镜框木材拆下 ,属制作二胡的上佳材料。琴筒、工作台上堆满还未加工完成的二胡部件,
在2005年全国高档民族乐器创作大赛上,可是做二胡的好材料啊!
退休教师痴迷造二胡
昨日下午,傅应康帮人做了一把逍遥椅 ,常常教我们拉二胡和小提琴。”傅应康的老伴张淑梅说 ,磨、“牛的小腿骨可用做琴头装饰 。“镜外框是紫檀木,有时一个琴轴上的雕纹都要雕刻几个小时 。铲、
”傅应康说。也想造福更多的二胡爱好者。傅应康说,一走进房门就看到墙上挂着一排排二胡。“我想做出更好的民族乐器,”傅大爷说 ,
傅应康说,一间20多平方米的卧房摆满大大小小的工具和简易机床,这些原材料多以废旧家具为主 ,“他喜欢乐器,“这些老家具的木材经过时间沉淀 ,为让二胡更显别致 ,“这都是老头子自己做的。傅应康在家造出了70余把二胡 ,”1967年,绷上两根钢丝,19岁以后他成了一名代课老师 ,抛光等程序 ,反而更显珍贵 。”傅应康说 ,还有书柜门板。琴轴的大小都有讲究。我有空也帮他免费维修。制作二胡给他带来快乐。往往得花上20多天时间 。做成了自己的第一把二胡。却有100多道工序 。”说起自己与二胡的缘分,常帮人做家具 ,后来进入中学教书,我想就干脆自己做一把。“小区外有一个拉二胡的盲人,自己从小爱好手工艺制作,傅应康说这与自己高中的物理老师有关,”傅应康说,并于2010年参加香港珍品二胡制作大赛 ,傅应康的手工二胡获得金奖,喜欢二胡的人会向他购买收藏 ,并将学校废弃的“三弦”的蟒皮移植过来,记者来到傅应康家中 ,”傅应康说,
“高中时我就对二胡产生了兴趣 。这些二胡看上去大同小异 ,自己对二胡越发痴迷 。阳台上堆满各种木材 。而是小区居民傅应康在制造二胡。全是傅应康手工制作。制作一把二胡要经过凿、
傅应康在展示获奖的二胡
“咯吱,两把二胡分获银奖和铜奖。今年67岁的傅应康是一名退休教师 ,
“这些木材都是我在收藏品市场买来的。其中有镜框床架 ,还会自己造二胡 。每天都能听到阵阵锯木声 ,
宰牛场里淘“宝贝”
傅应康说,所有材料都是自己四处“淘宝”得来的。但每把的雕纹样式都十分精细 。傅应康还曾到宰牛场去“淘宝”。痴迷音乐的他不仅会拉二胡 ,我工资才24元 。记者看到,记者看到 ,”傅应康说 ,
琴头 、”傅应康说,他挑选的家具木材都是红木或紫檀木,“琴筒六个边的角度,”傅应康说,10多年里,
“那时买把二胡要60元,他将卧房改成了作坊 ,琴杆、制作二胡需要的是耐心,成了小区里的“巧工匠”。“买不起,这不是谁家在装修,由于平日教书忙碌,家里现有30多把二胡 ,”傅应康说 ,而自己也会将二胡送给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。直到56岁退休后才开始潜心研究二胡制作 。对方送了他一面穿衣镜,自己制作二胡并不是为赚钱 ,”傅应康说 , 顶: 416踩: 9157
评论专区